过分追求“国自然”,扰乱医者初心
发布时间:2020-03-26
来源:
作者:
又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简称“国自然”)申报季了。基础医学研究的重要性无可置疑,其贵在创新、功在转化、利在临床。然而现实中,媒体曝出的项目重复、资金浪费、缺乏监管等,令人揪心。尤其在一些大学附属医疗机构,很多临床医生被迫要求去申请“国自然”、做实验,这样做是否妥当值得斟酌。
笔者了解到,一些医院不顾自身实验条件和医生实验技术,在“国自然战略”“SCI战略”下,让临床医生甚至护士去申请并不擅长的、以基础与实验研究为主的“国自然”。当然,不排除少数医生有兴趣、有条件开展一些实验研究,但如果硬性要求晋升必须有国家级科研项目,就成了违反临床规律的唯“国自然”了。
由于缺乏实验条件,获得项目资助后,一些临床医生花钱给中介公司运作。但是这些提供“一条龙服务”的公司,实验过程和论文质量存在很多问题。最近,国际打假人Elisabeth Bik通过大数据比对发现,我国400多篇来自不同作者和机构的论文,都是由同一个“论文工厂”产生的,论文发表单位涉及多家三甲医院。如果根据这些假的研究结果去诊治病人,那损害的就是真真切切的病人利益了。
事实上,就是在有实验条件的医疗机构,临床医生也很难挤出时间、放下繁忙的临床工作,去“照看”老鼠和细胞。倘若外科医生“手术刀抓不稳,加样器却拿得很准”,那岂不是有本末倒置之嫌。
政府部门和大学应制定政策,精准施策,鼓励临床医生与实验技术人员开展合作,让临床医生多想多做临床的事,让实验人员发挥自己的优势,实实在在推动转化研究和临床研究,造福病人。
笔者强烈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对临床医生申请“国自然”进行宏观控制和严格把关;对轻视医疗工作、扰乱医生“初心”、漠视病人利益的一些医院排名迅速予以取缔……彻底还临床一个清静,让临床医生、临床型研究生安心回归临床工作。
关于论文质量问题,舆情一直反应强烈,希望有关部门对其资助的项目开展核查,有错必纠,有假必打。哪怕少立一些项目,也要拿出经费去做质量监管。没有质量,一切都是浮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