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医先查拥挤度应成常态
发布时间:2020-03-26
来源:
作者:
为做好疫情防控期间急诊服务工作,北京市从加强引导服务、提供就医选择、合理增加能力、改善就诊秩序4个方面,制定了具体措施。其中,北京市卫生健康委与公众常用的几款手机App合作,向社会发布急诊科拥挤等级信息,以便患者有序选择医院就诊。急诊留观床位使用率大于100%的为拥挤等级高,70%至100%为拥挤等级中,小于70%为拥挤等级低,分别用红色、黄色、绿色提示。
疫情防控期间,减少人员聚集,避免交叉感染,成为公众共识。而有时候,人员扎堆其实是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北京每日汇总134家医院的急诊科就诊人次、抢救室和留观床位使用率,发布医院拥挤等级,让急诊科挤不挤一目了然。患者结合拥挤等级信息和自身实际情况就医,既能节约时间、提高就诊效率,也能促进医疗资源优化配置,实现医疗效用的最大化。
发布急诊科拥挤等级信息,不仅是基于疫情防控的现实需要,而且是一种有温度的导医服务,有利于合理引导患者有序就医。就此而言,卫生行政部门或医疗机构提供更为精准的信息服务,让患者就医前有拥挤度可查,并通过日常宣教让患者主动查拥挤度,应成为一种常态。
事实上,不仅患者可从这类信息中获益,医疗系统同样可以。如果一家医院长期处于“红色”这个拥挤程度最高的级别,可能是自身医疗资源供给不足,也可能是同一区域内其他医疗机构没有有效发挥分流作用等。医疗机构或卫生行政部门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对症施策。如此一来,急诊资源分配和医疗体系布局将更趋合理,百姓看病难也有望因此得到部分缓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