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2022年广西病案信息(医保DRG付费)编写职业技能竞赛决赛在南宁顺利闭幕,来自全区15个统筹地区76家医疗机构的92名编码员选手同台竞技。编码员通过为疾病诊断和手术编码,可客观真实反映疾病的诊疗过程,让医保基金更合理地对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进行付费。
▲选手进行理论考试。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 刘冬莲摄
本次竞赛由自治区医保局、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自治区卫生健康委、自治区中医药局联合举办。竞赛以病案信息、病案编码、医保结算清单等技术文件为基础进行命题,采取现场比赛、现场评分、现场排名的方式进行。竞赛内容既有理论比试,也有实操竞技,内容安排丰富多彩,奋勇争先氛围浓厚。
经过激烈的比赛,三级定点医疗机构区直二代表队表现突出,获得三级定点医疗机构组团体一等奖。二级定点医疗机构玉林市代表队,获得二级定点医疗机构组团体一等奖。刘红思(区直)、石文进(桂林)、周卓丽(区直)、赵利洁(南宁)等46名参赛选手荣获个人奖。其中,刘红思(区直)、石文进(桂林)两名选手成绩突出,经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核准后,将被授予“广西技术能手”称号。
▲获奖者在赛后合影留念。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 刘冬莲摄
DRG是一种医保付费方式。该方式在患者住院治疗时,按患者疾病严重程度、治疗方法复杂程度以及资源消耗程度的相似性分成一定数量的DRG组,以组为单位打包确定医保支付标准。DRG也是目前国际公认的集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绩效考核、医院评价于一体的特殊管理工具。
2019年以来,广西DRG付费改革从三级定点医疗机构起步,逐步覆盖全区二级和一级定点医疗机构。截至2022年9月底,广西15个统筹地区共1687家定点医疗机构实施DRG付费,覆盖率81.14%,提前达到国家DRG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动计划指标要求。
DRG费用结算数据来源于医保结算清单,其中,疾病诊断和手术编码是DRG分组的关键,医疗机构编码是否准确,将直接影响医保后续的结算和管理。编码员在DRG付费改革中,需当好翻译员、质控者、建桥者的角色,通过准确而规范的疾病诊断和手术编码,客观真实地反映出疾病的诊疗过程,让医保基金合理地对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进行付费,助力支付方式改革稳步推进。
2020年,广西在全国率先创新,多部门联合举办首届医保病案编写大赛,目前该比赛已连续举办3届,有效发挥“以赛促学、以赛促升”作用。通过比赛,病案编码领域产生了6名“广西技术能手”。
原文链接:http://ybj.gxzf.gov.cn/xwdt/bjdt/t13311926.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