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健康调查网!

人员查询 车辆查询 县级中心 调研选题 介绍信查询

健康调查网

黔东南州“五维度”发力促医疗保障工作提质增效

发布时间:2023-07-22     来源: 贵州省医疗保障局     作者:佚名    

  2023年以来,黔东南州医保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立足医保工作实际,从“五维度”发力,有效促进全州医疗保障工作提质增效,努力打通医保服务“最后一公里”,全力打造群众满意的“温情医保”,让群众更有“医”靠。

  一是应保尽保,持续推进参保工作扩面提质。常态化开展医保政策宣传,培训县、乡、村三级医保政策宣传员,让医保政策走进千家万户。重点做好特殊困难人群参保全覆盖,巩固医保脱贫成果。努力落实参保扩面工作,有针对性动员未参保对象积极参保。开展医保参保人口信息调查,确保医保参保信息精准,努力推进“全民参保”,让医保惠民之光温暖到户到人。黔东南州稳步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全面推进全面参保计划,截止目前,全州参加基本医疗保险444.22万人,参保率119.05%(以常住人口计)。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32.34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411.88万人;脱贫人口、农村特困人员、低保对象和监测对象扣除合理化原因外,参保率达100%,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城乡居民医保政府补助从2022年的610元提高到640元,职工和居民住院医保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分别稳定在80%和70%左右。截止目前,全州享受医保待遇1057.67万人次。医疗保险基金征缴收入49.95亿元,其中: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含生育险)9.18亿元,城乡居民医疗保险40.77亿元;医疗保险基金支出25.28亿元。

  二是筑牢防线,维护基金安全稳定运行。强化医保基金安全,建立了基金监管工作机制、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社会监督员办法等监管机制,完善跨部门协同监管,从加强基金征缴管理、支付管理、经办管理、监督管理、联合监管等方面,全面加强基金监管。落实基金监管责任,通过日常巡查、专项检查、交叉检查、重点督查、行政区域开展联合检查等方式,实行“轮值制”,具体明确牵头县(市)负责组织、协调、指导检查等工作,解决基层监管人员不足、技术力量薄弱等问题,强化综合监管力量,加大对全州定点医药机构检查力度,积极引入第三方力量参与监督,提高检查的针对性和专业性,严肃查处欺诈骗保行为,强化部门间联动机制。加强与卫生健康、市场监管、公安部门等综合监管,形成监管合力,移送司法机关1例,开展行政执法8件。截止目前,全州共检查定点医药机构(含村卫生室)2220家,处理454家,守护了群众的“看病钱”“救命钱”安全。

  三是巩固成果、大力推进医疗保障助力乡村振兴。巩固医保脱贫成果,全力推进乡村振兴。严格执行医疗保障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待遇标准。在普惠性政策的基础上,增强脱贫人口大病保险保障能力,积极稳妥、精准实施大病保险起付线降低50%、报销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全面取消封顶线;医疗救助年度限额内,政策范围内个人自付住院医疗费用救助比例不低于70%等倾斜政策。截止目前,全州脱贫人口、农村特困人员、农村低保对象、纳入部门监测的易返贫致贫人员住院发生费用共计7.01 万人次、3.13亿元,其中基本医保报销2.38亿元,大病保险报销0.22亿元,医疗救助报销0.53亿元。建立健全防止因病致贫返贫部门联动预警机制,实现与乡村振兴、民政等部门的信息互通共享,进一步核实预警人员名单及住院费用和医保报销等情况、核准群众负担,有效防范群众因病致贫返贫风险。

  四是推进信息化建设,有效提升医保服务效能。强力推进信息化标准化建设,加强医保电子凭证推广运用,加大群众医保电子凭证激活覆盖面,推进医保电子凭证结算占比,改造医保电子凭证全流程。加快医保接口改造进度,多部门协调联动,对辖区定点医疗机构完成医保结算接口改造,实现与HIS系统医保目录实现一一映射,成功上传医保住院结算清单。加快推进DIP支付,提升医保便民服务能力和水平。截止目前,全州医保电子凭证激活率为84.73% ,25家医疗机构均已成功上传医保结算清单,59家二级及以上定点医疗机构纳入2023年1月1日第一批DIP支付方式改革模拟付费,7月1日正式纳入据实付费范围。

  五是着力“充电”赋能,高效“释放”政策。加强州县乡三级医保经办机构、两定医药机构医保政策培训,让全州医保干部“充电”赋能,更好的解读、宣传政策,高效落实政策,提高群众医保政策获得感、满意度,让医保政策深入群众、惠及群众。“以学提能”,通过积极参加全省医保政策大巡讲活动,不断精进业务能力,通过“以学提能”切实把本次培训收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主动适应医保政策调整,全面提高医疗保障业务水平,助推医保经办提质增效,更好服务于人民群众。截止目前,全州对各县市医保干部、两定医药机构人员开展医保政策、法律法规培训10余次覆盖2000余人。


原文链接:https://ylbzj.guizhou.gov.cn/xwdt/dfdt/202307/t20230720_81101730.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健康产业项目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投稿服务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