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一曲《唱支山歌给党听》在铜川唱响,今朝医保参保工作“老歌谱新曲”在这里传唱。2023年度,铜川市多部门协同共奏旋律,上下联动踩准节拍,真抓实干汇聚参保强音。
一是保持“主旋律”。坚持稳基础。铜川市是我省建市较早、资源转型城市,参保退休职工占比超过56%,在职退休供养比达0.8:1,扶养比失衡,社会保障倚重。近年来,通过企业接续改制,加强基础参保,不断扩面增效,稳定工作底盘,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连续多年参保率保持在98%以上。确保兜底线。对全市51万城乡居民按照普通人群、特困人员、三类人员、农村独生子女、务工人员等分类施策,统一建立参保台账,逐一比对销号,确保困难群体全部参保,落实流动人员属地参保,动员未保人员积极参保。实施动态管。对10.3万在校学生,深入开展医保宣传进校园活动,联合教育部门,及时掌握民办学校学生、职业学院、技工院校等重点人群参保情况;对接公安、医疗部门,促进新生儿家庭及时办理医保参保登记缴费,做到全覆盖;协同行业部门,对新业态从业人员,打破参保户籍限制,推动在就业地参保、应保尽保。
二是添加“新音符”。落实网格管理。对四区一县实行分级包抓,市领导包抓区(县)、区(县)领导包镇办、镇办领导包抓村(社区)、村干部包户,构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坚持数据赋能。创新参保工作方法,利用医保信息化平台,与公安、教育、民政、乡村振兴等部门进行分类比对,共筛查出死亡人员1064条,对无效数据进行清理,进一步提高参保数据精准度。优化参保服务。制定《医疗保障经办政务服务事项下放清单》,依托2个市级经办,5个区(县)、41个镇(街道)医疗保障服务站、430个村(社区)医疗保障服务室的四级医保经办网络,将医保参保和变更登记、医保关系转移接续、参保缴费和管理等5类16项业务下放到各医保服务站、室,为全市参保群众提供就近便捷医保服务。建立考核机制。严格“周调度、周排名、周通报”,及时掌握工作进展,对工作滞后、力度不足、成效欠缺的,根据绩效考核和督查考核机制,实行跟踪问效。
三是奏响“新乐章”。民俗艺术宣政策。结合铜川地域特点,创新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活动,线上利用“铜川医保”、村村响喇叭等,线下通过“老袁快板聊医保”等本土民间节目,将参保政策用当地方言送到田间地头,让群众看得懂、听得明白,有效激发群众参保积极性和主动性。走村入户送服务。依托社区、村镇卫生部门,分组分批开展“六进”参保服务活动,并充分发挥医保服务站作用,开展入户宣传动员。针对子女不在身边的老年群体、残疾群体,送政策到户,送服务到家,送爱心上门。线上线下畅渠道。为方便群众参保,大力推广手机APP缴费措施,在公众号开设自助缴费窗口,将参保服务与地方网格化管理深度融合,实现医保+税务+银行“一线、一厅、一站”缴费服务。
原文链接:http://ybj.shaanxi.gov.cn/xwzx/ybyw/fxybdt/29554.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