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健康调查网!

人员查询 车辆查询 县级中心 调研选题 介绍信查询

健康调查网

错换的悲剧不能重演

发布时间:2020-05-14     来源:      作者:    
□李季(媒体人)
28岁的张奇被查出肝癌晚期,母亲蒋艳丽决定割肝救子,却发现张奇不是她和丈夫的亲生儿子。之后,蒋艳丽根据孩子当年的出生证明,在河南省驻马店警方的协助下找到自己的亲生儿子郭郭。原来,被错换人生的张奇和郭郭均在河南大学淮河医院出生。如今,该院已成立调查小组。此事主要涉及赔偿问题。4月26日,河南省开封市卫生健康委一名工作人员表示,该委正在督促该院做好相关责任的落实。
此类事件,对当事人而言,无论怎样抉择都是一种心理的折磨,即使赔偿再多的金钱都难以弥补两个家庭的精神损害。
若要让错换人生的悲剧不再重演,必须健全相关制度建设,堵住可能的风险点。现行《医疗机构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试行)》明确规定,“新生儿住院期间需佩戴身份识别腕带”“新生儿出入病房应当对接送人员身份和出入时间进行登记”“新生儿出入院应当对陪护家属身份进行验证”等,如果医护人员能够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新生婴儿在医院被错领或拐卖的风险将会大大降低。
现实中,近些年也确实很少听说有在医院错抱或丢失孩子的事件发生。笔者了解到,在基层一些妇幼保健院或妇产医院,新生儿集中洗澡或高危儿在治疗室隔离治疗时,依然存在错抱的风险。
事实上,目前不少医院坚持健康婴儿出生便不离开母亲或家属视野的原则,洗澡、擦拭都是在病房进行,很大程度也是出于安全考虑。而且这种做法简单易推广,并不过多消耗医护资源。
一个婴儿背后就是一个家庭,希望院方和医护人员都能想得更周全、做得细致,严格执行制度规范,尽力堵住每一个可能的风险点,让错换人生的事情不再发生。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投稿服务 网站地图 健康产业项目 本网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