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健康调查网!

人员查询 车辆查询 县级中心 调研选题 介绍信查询

健康调查网

别对张文宏的喝粥科普“捣糨糊”

发布时间:2020-05-14     来源:      作者:    
□乔宁(媒体人)
一句“早上不许喝粥”,将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在出席一个疫情防控讲座时,张文宏确实说了“不许喝粥”,但这句话是有语境和特指的。这本是基于营养学,由疫情期间临床经验总结而来的科学建议,提示通过多摄入高营养价值的食物增强抵抗力。没想到,一些自媒体、社交平台将新闻点聚焦在“张文宏说早饭不许喝粥”,并由此引发了不少争议。
有的网友喝惯了粥,表示喝牛奶可能不习惯,这尚可以理解,毕竟每个人都有饮食偏好。不该出现的是,有好事者搬出“中医说喝粥养胃”的理论,意指中西医之争。更有甚者,给科学家扣上崇洋媚外的帽子,把科学问题政治化,甚至进行人身攻击,简直就是对张文宏的喝粥科普“捣糨糊”。虽然张文宏已反复回应解释,但该事件对其本人造成的消极影响、对普通公众形成的误导却未必能够完全消除。
做好医学科普,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是增强社会“免疫力”的未雨绸缪之举。对医学科普,公众期盼业内专家及时发出权威声音,帮助解除疑惑、坚定信心。可实际上,科普并不好做。卫生健康行业的工作节奏极快,专家们几乎忙到无暇分身。科普也是一门技艺,让普通人听得懂、记得住,需要巧用心思。网络环境并不总是友好,曲解、误解时有发生。种种因素,让不少专家望而生畏。正因如此,此次疫情期间张文宏式的主动发声尤显珍贵,这也是他受到媒体青睐和公众好评的重要原因之一。
疫情期间,公众对医学常识、防护技能的关注度极高,依从性也随之增强,把握好这个时机做科普,自会事半功倍。要打好这场医学科普的战役,专家除了有“兼济天下”的担当,还要掌握科普传播的规律和技巧,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百姓接受所讲的知识。媒体或自媒体在报道传播时,务必从事实出发,全面准确地传递信息,并做好背景介绍、原理解释等补充释疑工作,切不可预设立场,偏离客观理性的轨道。而公众在浏览、解读相关信息时,听到、看到“出乎意料”的科普信息,还要了解前因后果,准确地理解其含义,不偏听偏信,不跟着带歪节奏的帖子,才能保证为自己的健康负责。
让专家们敢于发声、愿意科普,需要全社会共同打造健康的舆论环境。公众应争做贡献者,而不是做搅局者。让科学的声音传播得更快更远,是文明社会的召唤,也是公众健康素养不断提升的需要。这固然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却也要只争朝夕加速推进。科普队伍里有更多的钟南山、张文宏式的权威专家,才是公众之幸。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投稿服务 网站地图 健康产业项目 本网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