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发热门诊不能只算成本账
发布时间:2020-05-14
来源:
作者:
近日,国务院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印发《关于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感染防控工作的通知》,明确医疗机构要压实发热门诊的“前哨”责任,发热门诊的医务人员应当熟练掌握并落实新冠肺炎防控和诊疗方案,对疑似或确诊患者,应迅速报告和隔离,及时转入定点医院,不得擅自允许患者自行转院或离院。
2003年SARS之后,公立医疗机构普遍设立了发热门诊。早前,发热门诊为以症状分类的普通门诊的形式存在;2004年9月,卫生部下发《关于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建设的通知》,将发热门诊、肠道门诊、呼吸道门诊和传染病科统一整合为感染性疾病科。此后,疫情防控和院内感控成为发热门诊的重要职能。
但多年来,一些地方发热门诊管理松散,缺乏统一规则,随意性较强。比如,在部分医疗机构,发热门诊成为季节性门诊,一年有较长时间处于关闭状态,此时发热患者需分散到其他门诊就诊,增加了疾病传染的风险与隐患。
这一方面缘于医院的成本账。传染病和非传染病都可以表现出发热,这增加了发热门诊的管理难度。若针对每位发热患者都严格遵循规则管理,医疗机构将耗费不少人力物力。另一方面,基层分科不细,不少一级医疗机构仅有大内科和大外科之分,再加上传染病专科人才缺乏,导致发热诊疗流程欠规范,有些甚至仅成为一个挂牌科室,难以发挥作用。此外,很多地方分级诊疗不够完善,医联体比较松散,当发热患者需要转运时,有时会面临转运渠道不畅等问题。
管理发热门诊,不能只算成本账,理应牢记院感控制和疫情防控这个初衷。无论是发热患者院内诊疗程序设计,还是院外转运,都必须严格按照传染病管理的要求行事。医疗机构理应压实发热门诊“前哨”作用,有关部门也应当以此次疫情防控为契机,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规范发热门诊设置,同时规范传染病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双向转诊机制,避免承担主要防疫任务的医疗机构反倒出现防疫漏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