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护士成为护士节摆设
发布时间:2020-05-14
来源:
作者:
5月12日是国际护士节。笔者所在的一家基层医院,护士的这一天是这样度过的:上午在住院病房里忙碌,下午在礼堂表演节目。表演结束后立即离场,因为观众席没有他们的座位,现场坐的都是当地各单位前来观看护士节活动的领导以及受表彰护士代表。为了当天的节目,他们已连续排练两周。每天傍晚下班还没来得及用餐,就得赶去排练。在排练现场,笔者好几次看到一位四五岁的小朋友坐在地上,等着妈妈排练结束。“没办法,孩子爸爸晚上要上班,只能跟着我。”
还有参加演出的护士发微信抱怨:“上一整天班已经很累,排练完节目回家就想躺着,啥都不干,也不想吃东西……”
“快受不了,希望护士节赶快过去。”在其他医院上班的一位援鄂护士朋友私下吐槽,“单位让分享援鄂经历,写好稿件要给多个部门领导看,意见还不一致。改到最后已经不是我想要表达的了。”据她描述,护士节下午到晚上,她要参加两场活动,演讲两遍,每一场的稿件内容和时长要求还都不一样。
护士节应该怎么过?没有统一规定,各家医院形式各不相同,但初衷和本意都应该是为护士送去关爱、体恤和尊重,致敬护士队伍。然而上述的一些护士却过得心力交瘁。这种情况并非个案,在基层一些医院尤其严重。有的是岗位大练兵,有的搞成礼仪大赛,有的是文艺会演,还有的下乡义诊,诸如此类的安排让护士备受体力和心理双重压力煎熬,也让人不禁想问,这到底是谁的节日?
护士平日里的辛苦和委屈,或许不为患者知道和理解,但医院是护士的“娘家人”,最了解这个群体,也最应该体恤和关爱他们。倘若真如此,护士节过得好不好,衡量标准就应当是护士是否感受到快乐与尊重,而不是将护士节变成基层一些领导工作的“秀场”。护士节只有一天,但怎么过,却折射出医院领导对护士群体的态度。医院领导要求护士群体,以病人为中心,提供人文关怀。那么,领导是否也能对镜自照,看看自己是否给予护士充分的尊重和关爱,而不只是扯着嗓子喊口号。
不知这些医院的领导有没有勇气,每年护士节来临前,做一次民意调查。俯下身子、深入基层、倾听民意,将如何过护士节的主动权交还给护士,让他们没有压力和负担地做选择。比如,有的护士就希望护士节这天能放假或者补休;有的希望科室兄弟姐妹聚一聚,搞点小游戏,气氛欢乐、轻松;有的认为文艺汇演可以有,能不能自己带着老公、孩子当观众。
相关部门也应主动履职,对护士队伍普遍反映的护理领域负担过重、形式主义突出问题进行梳理排查,及时整治。别让“新时代最可爱的人”流汗又流泪,付出又憋屈。护士节要表达的是爱和致敬,请让他们做回自己节日的主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