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宁(媒体人)
连日来,来自全国各地的346支援鄂医疗队陆续撤离。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的白衣战士,受到了应得的礼遇和尊重。无论是当地群众夹道欢送,还是家乡领导接机致谢,都是对他们拼死付出的积极回应。然而,还有一些群体,同样为拯救生命默默奉献,甚至走在生死边缘,却没有站在聚光灯下。他们,是志愿者、建筑工人,是清洁工、后勤保障人员,是许许多多拼尽所能的平凡战疫人。
一位援鄂医护人员在讲述自己的一线经历时,用职责所在总结了自己的抗疫表现,而将真诚的赞美送给了所支援医院的清洁工们。这些清洁工,不少是公司临时招聘而来,被分到医院的重症病区干着最脏的活儿。由于防护装备不足,又缺乏医学专业训练,他们甚至冒着比医护人员更高的感染风险。即便如此,他们仍然兢兢业业,把病区收拾得干干净净,为临床救治提供达标的环境条件。
清洁工只是万千无名英雄的代表。一些市民开上私家车,义务承担起接送医疗队员往返医院和驻地的任务;雷神山、火神山医院火速建成,靠的是几万名建筑工人通宵达旦;为了守护城市的清洁安全,一辆辆医疗废物清运车奔忙不息;在社区、街道,志愿者成为政策宣传员、网格管理员、物品代买员;一些医务工作者组成民间医疗队,自发自觉驰援武汉这些为抗疫奔忙的普通人,就在你我身边,也有亲人惦念、儿女情长,也在承受疫情之下的生活变迁,心中也有对疾病的恐惧。然而,危难时刻,他们还是选择了站出来。
当援鄂医疗队受到各方厚待之时,这些同样为抗疫拼过命的普通个体也应得到更多的关注和关爱。那些临时招聘务工者的工资按时足额发放了没有?返乡的路会不会困难重重?在抗疫英雄榜上,或许没有万千志愿者、民间援鄂医护人员的姓名,街道、单位能不能想得更加周到,给予他们应有的体恤和荣光?
据媒体报道,雷神山、火神山医院建成后,中建三局共为3.1万多名工人发放了隔离补贴费,想方设法尽早送他们顺利返程回家,并为每名工人制作荣誉证书,证明他们曾经在武汉奉献过、拼搏过。希望所有人为抗疫付出的行动都能够得到某种形式的肯定和鼓励,如果他们今后遇到困难,也希望社会给予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