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勇(职员)
近日在某省卫生健康委网站,有自称援鄂医疗队护士的留言:希望官方也能解决自己的编制问题。对此,该省卫生健康委在回复中向其表达敬意的同时,表示医院编制是各级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主管,建议向所在市卫生健康委反映情况。
援鄂护士求编制合情合理,但入编确有一整套的程序、环节,不是卫生健康部门说了算的。求编制说到底是求身份、求待遇保障,而这个问题不仅存在于援鄂护士中,还较为普遍地存在于整个护士群体。并不是这些人的工作水平达不到医院录用的标准要求,也不是他们通不过各地招聘考试,而是卡在了编制上。
近年来,各地政府逐年加大医疗卫生事业的财政投入力度,但在医护人员方面的投入增长却比较缓慢,没有提供医院需要的医护人员编制数量。现实中,合同工活没少干,甚至干得更多、更苦,但在工作稳定性、工资待遇、福利待遇上却与在编人员有明显差别。中国医院协会在2014年发布的《县医院人才(流动)流失情况调研报告》明确指出,超过六成县级公立医院的专业技术人才数量难以满足医疗服务需求,编制不足是县级公立医院面临的普遍问题。
不能把援鄂护士求编制当成个案看待。各地有必要以援鄂护士求编制为契机,评估当地医护编制数量,在想办法解决编制问题的同时,创造条件实现同工同酬。






